一直以來,美國總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,在遭遇技術奇襲后,若果不保持幾十年的技術優勢,便處處不痛快,對中國更是如此,所以每每中國對美國實現彎道超車時,美國總會給中國扣上一頂技術竊賊的帽子,當中國研制出連美國都沒有的技術時,頓時變得啞口無言?! ?/p>

最近,出現了一件特別反常的事情,那就是美國首次在科技領域向中國服軟,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,讓人覺得不可思議。據美國媒體8月初刊文稱,在中國帝都的一個實驗室里,看到了美國谷歌常見的一幕,一群年輕的科研人員在為了手上的項目坐成一排拼命工作。
據美媒披露,美國貿然切斷與中國的科技合作其實是不理智的決定,這么多年來,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技術保護,但中國在關鍵領域依然會取得重大突破,這反而刺激了中國加快了中國科技的發展,這樣美國反而會有更大的損失,其實中國科技并非是美國最大的敵人,加強和中國的合作才是最有力的選擇。
美國此番突然對中國示好,難道真如美國媒體所說突然間想明白了,知道厲害所在,要從自身找問題,答案顯然不完全是對的,在筆者看來,美國對華示好背后必有乾坤,要知道要讓傲嬌的美國人服軟想想都不可能。
那么美國究竟對中國有何所圖呢?從科技角度出發,美國最重視的就是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,這不僅讓人聯想到美國一科技企業近日嚷嚷著要重返中國,相信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出個大概吧,如果說美國此舉是為谷歌重返中國創造條件倒也能解釋一通。

眾所周知,谷歌當年因為不愿遵守中國的法律毅然決定退出中國市場,如今想要重返依然會面臨這個問題,不過中國網民對谷歌的喜愛是否如初就不得而知了,如今大數據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,中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,中國互聯網的網民從原來的3億到現在的7億多,其中的經濟潛力、科研價值不可預測,利用谷歌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猶未可知。
毋庸置疑的是谷歌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企業,如果重返中國市場,在有力的競爭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將會更加規范,更加注重用戶的體驗,但有一點就是中美雙方都擔心的隱私安全問題,這一點必須得到有效解決,要不谷歌終究是美夢一場?! ?/p>
此外,中國在科技領域還能讓美國如此惦記的還有航天科技優勢,截至2024年美國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到期不再使用,而中國屆時將成為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,話說回來中國航天科技能有如此成就全都拜美國所賜,若不是美國三番兩次拒絕中國也不會出現今天這一幕。
若美國想重新建設一個新的空間站,那么至少會出現10年的真空期,而在10年時間里中國很有可能對美國實施技術奇襲,所以美國在空間站退役前向中國示好也不無可能,萬一美國賭的就是中國不計前嫌原諒他呢。不過最后的決定權始終握在中國手里,要想加入中國空間還要問問中國人答不答應?XLW
首先對中國經濟的現狀做一個評估:我覺得目前中國經濟好的很!
大家不要看股市怎么樣,外匯怎么樣,就妄言中國經濟不行了,沒那回事!因為就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來說,基本上是個放羊的地方,各方面都慢無目的,不管它是多大基金機構,其掌門人的智力和見識水準未必比一個普通百姓高,偶然有一個高人,掌管資金規模有限,也只能隨波逐流。
那么中國經濟好在哪里呢?有幾個根本點請大家關注:一是我們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服務業主導的歷史階段,消費可以支撐起我們國家繼續高速向前發展。看消費經理人采購指數,多年保持在54以上水平,簡單數學計算就可知道,只要這個指數繼續保持,我們的經濟就不會差到哪里。
二是新經濟高速發展,例如以芯片為代表的電子工業,還有什么互聯網經濟、通信產業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等,發展增速都在20%以上,發展規模越來越大,經濟份額占比也越來越高。
三是目前國家經濟已經實現了協調發展。這是這幾年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的功效。全國已經沒有全行業虧損的局面出現了,相比于兩年前那么多行業全行業虧損,真是好的不得了。
四是銀行業已經整頓的差不多了,至少我們看到現在的房地產去庫存已經基本完成,單從這一點講,中國經濟就無憂矣。
所以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,一方面你們看到了漫山遍野放羊的情景,另一方面支撐起國家經濟支柱的經濟實體卻茁壯成長。這都不矛盾,畢竟我們國家太大了。
中國經濟穩定發展,就是我們在貿易戰中戰勝美國的關鍵基礎。
中國有太多的辦法戰勝美國,從長遠講,所謂長遠,也可能就是三年到五年。我們強化補短板,只要這個補短板成功,那么立馬美國就崩潰了。比如我們對美國芯片依賴度下降30%,美國立馬就撐不著了。因為美國的優勢主要也就是在芯片行業。
從近期看,我們出售美債,大規模出售美債,美國也絕對受不了。我們把出售的美債拿出來用之于國內補短板,發展我們的核心科技,那么雙方態勢出現一正一反,這又會是一個什么概念呢?
還有更多的辦法,這里就不多說了。
從發展內因來看,相比于美國,中國有五大優勢,這些優勢決定了中國一定能最終在綜合國力上超越美國,這五大優勢是什么呢?一是市場規模大;二是基礎設施好;三是人才規模大,并且優秀分子多;四是國家的組織力優勢;五是經濟規模優勢。
市場規模大,基礎設施好,其產生出的功效最突出地表現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,例如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快速發展,中國能做到的,美國能做到嗎?例如中國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周期,資金回報周期就比美國快的多!
而中國的經濟規模決不是美國能比的,當然從匯率上看美國的確比我們大的多。但是從購買力平價上看就不一樣了,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才是世界真正的老大,而我們的經濟內循環,不關匯率什么事。既然我們的經濟體比美國大,那么在這樣的經濟體內,我們的高新技術以其產業化周期和資金回報周期而論,美國無論做何努力都是比不過的。
這就是中美競爭的根本變量。所以中美競爭其實質是在中國高新技術超速發展的情況下進行的,美國休想贏我們!
我們的劣勢是以企業為組織工具的組織力不強,我們沒有太多的象美國蘋果那樣的大公司,我們期待中國能快速出現這樣的公司,但這需要時間,在沒有一批這樣規模的公司之前我們的追趕是困難的,但是一旦我們的超級大公司組織起來了,超越美國也許兩三年就完成了。
期待國家能整合自己的資源優勢,快速的整合出一大批超級科技公司來,或者協調高技術公司的發展,使之形成強大的內循環優勢,而不是內部掣肘。這樣我們勝利的時間就近多了。
目前國家的補短板戰略具體怎么部署和落實我不太知道,不過從邏輯上講,這是我們制勝的最關鍵一環,相信國家會使出高招的。
最后再強調一下我們的人民優勢。我們的超級計算機,兩家單位的超算都達到了百億級,比美國最快的快五倍。這反映出什么問題呢?
我們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,當前我國的科技創新正處在井噴階段,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,我們的科技人才是超級優秀的,如果我們國家組織力、企業組織力、社會組織力再強大一些、優化一些,那么假以時日,我們的前途實在是不可限量。
當前美國正在與全世界為敵,我們本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使出狠招迅速的制勝美國,比如大賣美債,收復臺灣等。但是在綜合國力沒有超出美國之前這種做法有機會主義嫌疑,我們不能簡單地這樣做。所以我們目前得守著基本盤,按兵不動是正確的。打仗民心很重要,讓民眾都覺得受不了侮辱都紛紛要求反擊的時候,便有雷庭之擊。
所謂守著基本盤,就是穩就業、穩經濟、穩增長、穩金融等等。外匯,炒到6.95的時候國家痛擊一把,嚇唬嚇唬那些羊群們,基本上就把羊圈住了。
而我最感興趣的是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。中國軍工現在正處在對美由不對稱超越向全面超越過渡時期。
實現全面超越難嗎?我認為不難,只要把我們已經服役的高精尖武器數量再擴大 一些,差不多就可以與美國匹敵了。
美國是有很多劣勢的,例如就海軍來說,我們只要裝備三到四艘航母,以055為基礎組成編隊就能實現對美威懾,達到和美國十艘航母相同的戰略威懾水平。假設我們有一支編隊往美國東海岸一擺,那是個什么概念呢?需知美國本土的防護力是虛弱的。
貿易戰在這樣的基礎上打,那么結果其實已經注定了。幾年內我們將看到這樣的結果:
首先一條,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,韓國、日本等都會成為犧牲品,我大膽預測,從2019年開始,韓元日元都會走上慢慢貶值路,直到有一天,韓國經濟會縮小到中國江西省的水平。日本也會縮小到跟中國江蘇省的水平差不多。時間周期七年左右。
第二條,美元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度貶值。2020年的時候對人民幣會破5!
第三條,2019年年中,美國會主動矮下身子向中國求和。
第四條,美國股市將在2019年中期開始崩潰,這一次將一熊十年,美國無論采取什么手段都不可能挽救。
第五條,貿易戰可能打到2019年中期。
未來很好,但是現在有點麻煩,所以大家要沉著氣。順便說一下,目前形勢下中國不能和美國談判,就是談判也只是一種姿態,因為美國人目前認為自己在貿易戰中占上風,會對中國提出無理要求的。
兩岸統一就能超越美國?
也許有讀者一看到標題就說這是自大的胡說八道,別急,看完文章再下評論不遲。
1、關于中國的現實GDP
中國大陸的GDP,一直飽受非議,認為水分太大。
我要說的是:確有水分,但水分卻大大少于藏匿性干貨。
根據筆者與資深企業家交流中掌握的情況,絕大多數私有企業、混合制企業甚至有的國有企業都在做假賬,目的就是一個:縮小產值基數,降低納稅總額。有的企業產值基數縮小達到60%以上。他們笑稱中國實際的GDP肯定超過美國。
我們來計算、推理估算一下:
2017年,中國官方公布的GDP總量達到82.7萬億元人民幣。2012年民營企業所占GDP比重已經超過60%。即便是考慮到這兩年有點“國進民退”,但民營企業比重起碼達到55%。概略估算,中國的實際GDP應該破了100萬億。
2017年,臺灣的GDP是3.72萬億。香港的為2.18萬億,澳門為0.3萬億。
以人民幣計算:中國總體的實際GDP大約106萬億。而美國是123.1萬億,僅有約14%的差距。
2、關于兩岸統一后的GDP增速
如果兩岸統一后,特別是以“解放”的方式統一后,通過懲辦臺獨分子和安撫民心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,只要臺島基本安定下來,中國的總體經濟必定迅猛增速。
因為大陸與臺灣之間不像與香港、澳門那樣受到諸多限制,能實現全方位的“路路通”,兩岸的貿易往來就是國內貿易關系,沒有了敵對和“事實封鎖”,兩岸優勢疊加、劣勢互補,總體經濟就有了“倍增器”。
實現祖國統一后,臺灣不需要再花大錢與大陸搞軍備競賽,花大錢購買美國和其他國家昂貴的武器裝備,不需要再花費巨資養軍隊,解放軍也不需要增加軍隊,這將節約一筆非??捎^的軍費開支。也就是說,臺灣每年的100億美元軍費可以用于發展經濟和民生,這又是島內經濟的“加速器”。
兩岸一旦統一,大陸不用為了別國繼續堅持“承認一個中國”的立場,不用為了反制臺灣擴大存在空間,花費巨大的“被直接和間接勒索”經費。而臺灣也一樣,無需再為了穩住“邦交國家”的“外交關系”花費巨額開支。兩者加起來,每年可以節約出極為可觀的經費。
統一后的中國,兩岸都不再受到美國等反華國家的牽制,以及敲詐勒索,能夠輕松上陣,集中精力抓建設,經濟增速可望重返兩位數。
這種“疊加效應”的作用,就是中國經濟將再次迎來高速增長。且不說能夠立即超越美國,但指日可待。
3、關于國防實力
臺軍陸??杖姷目偙?1.5萬人,與英國軍隊基本相等,且不少裝備都是美制的現代化裝備,除了英國航母以外,臺英兩軍其余裝備的數量和質量差距不是很大。
如果兩岸統一,除去少量的戰損部分,解放軍的實力差不多等于增加了大半個英國軍隊。
這是什么概念?
還有,臺灣幾十年來,為了防止解放軍攻打臺灣,在主島和金門諸島、澎湖列島上投入巨資建設了世界上最完善、最堅固的島嶼防御陣地和各類預警、指揮、通信、作戰基礎設施體系。
臺灣花蓮軍用機場,緊鄰港口、火車站,還是雙跑道,而且都是山體洞庫
一旦兩岸統一,這些作戰體系就成了中國的國防體系,是最強大的前沿攻防陣地。
統一后的中國國防能力如虎添翼,最起碼在防御方面堪稱世界最強。
這又是什么概念?
看看臺灣花蓮軍用機場,緊鄰火車站,不僅是雙跑道,而且機庫修建在大山里,這是我們未來多么好的國防設施?
臺東軍用機場也一樣,山洞機庫可以容納數百架飛機
再看看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西域菲律賓海盆,平均水深6000米,是世界上最深的海。一旦我們在臺灣島西岸建設潛艇基地,就能夠做到碼頭就地下潛、游弋太平洋,在悄聲無息地潛回碼頭。美國基本無法跟蹤追蹤,這對美國將是多么大的威脅?這對中國來說將獲得多大的軍事主動?
4、關于統一后的國防和經濟安全態勢

臺灣島就是中國的正大門,再看看上面這張圖吧:
兩岸統一后,不僅臺灣海峽可以算是中國的“事實內海”,中國的正大門徹底打開了,美國的“第一島鏈”、“第二島鏈”還有什么價值?
兩岸統一后,誰還敢在南海鬧事?
中國的國防安全是不是獲得了巨大提升?中國的經濟是不是更加安全?
把上面四個方面綜合起來,中國的經濟可以在不遠的將來甚至是幾年內超越美國,區域的軍事實力也可以超越美國。
這就是美國明里強調“維持現狀”、暗里推動臺灣獨立的根本原因。
如果說,美國的特朗普目標是“讓美國再次強大”,那么統一后的中國,形象地比喻:就是“猛的強大”或者“瞬間強大”。
分裂的兩岸,是中國長久的痛。
統一的兩岸,是美國最怕的痛。
美國讓我們痛了幾十年,現在該是我們讓美國痛的時候了!
統一了臺灣,我們就完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使命。

